我對腦癇的一點想法(2017)
原文寫於2017年2月
關於腦癇,寫到好長好長,有興趣可睇下。不是仙丹妙藥,冇嘢賣,有啲似打機攻略,係我自己同多位父母嘅經歷撈埋,唔想自己唔記得,索性寫低分享
關於腦癇,寫到好長好長,有興趣可睇下。不是仙丹妙藥,冇嘢賣,有啲似打機攻略,係我自己同多位父母嘅經歷撈埋,唔想自己唔記得,索性寫低分享
(1) 是腦癇,不是抽筋
對很多人來說,抽筋就是腦癇,但對我來說,把腦癇發作說成「抽筋」是極不妥。首先,腦癇是腦的問題,是腦電波不正常,導致腦癇患者有不同種類的發作,如抽搐、失神等,有些患者發作時保持清醒,有些患者血氧量會下跌,有些患者會全身或局部抽搐並失去知覺。抽筋這一說法是的問題在於,筋就是肌筋,如運動過度或人體欠缼某些礦物質,就會抽筋,但這跟腦癇沒有半點關係。我女兒確診腦膜炎至後來患上腦癇症已有一年多,這段時間,我接觸過較多醫護人員,9成以上都把腦癇說成抽筋。我女兒在深切治療病房時,醫生說女兒要服抽筋藥,我還真以為是女兒有肌肉問題,以為藥物可解決,這當然與現實不符。
對很多人來說,抽筋就是腦癇,但對我來說,把腦癇發作說成「抽筋」是極不妥。首先,腦癇是腦的問題,是腦電波不正常,導致腦癇患者有不同種類的發作,如抽搐、失神等,有些患者發作時保持清醒,有些患者血氧量會下跌,有些患者會全身或局部抽搐並失去知覺。抽筋這一說法是的問題在於,筋就是肌筋,如運動過度或人體欠缼某些礦物質,就會抽筋,但這跟腦癇沒有半點關係。我女兒確診腦膜炎至後來患上腦癇症已有一年多,這段時間,我接觸過較多醫護人員,9成以上都把腦癇說成抽筋。我女兒在深切治療病房時,醫生說女兒要服抽筋藥,我還真以為是女兒有肌肉問題,以為藥物可解決,這當然與現實不符。
也聽過很多父母說懷疑小孩腦癇發作,但醫護人員說小孩沒有昏厥,臉沒有變紫變黑,所以小孩沒事,不用做檢查,也不用治療。寶貴的治療時間就這樣白白浪費。
在理想世界,醫生和醫護人員應對腦癇有基本了解,遇到可疑情況,醫療團隊應建議做適當檢查,去證明小孩是否患有腦癇或其他腦傷腦病,並向父母詳細講解,而不是要父母再三要求才做基本檢查,就算安排了腦電圖,只做半小時或一小時,需知有些類型的發作在兩次發作之間,腦電圖是沒有異樣的,若小孩不是在測試期間發作,那腦電圖就沒問題,但小孩這樣就沒腦癇嗎?也未必,有些腦癇要24小時,甚至72小時,才能在腦電圖上看到,若做了較長時間的腦電圖也看不到有腦癇發作,父母才應感到安心。但現實情況是以上的相反,有些醫生甚至連檢查也不做,一句 「不似抽筋」或「嬰兒反射」就叫父母不要再說,十分不專業。
其實不少腦傷腦癇兒童被誤診或延診,原因是醫護人員欠缺經驗或相關知識,到最終發現問題時,父母只可感到無奈。
(2) 腦癇與治療
腦癇是長期病,不像傷風感冒,吃了藥,好了,孩子就繼續正常生活。作為父母當然希望有藥可根治腦癇,可惜現今醫學只有腦部手術可根治腦癇,外科手術當然有風險,而且不是所有腦癇患者都適合做手術。手術的原理是找到引起腦癇的焦點,即全腦發作前,若每次都是在同一點開始,那將該部份切除,便不會再作了。現實中有不少兒童患者切除最多半個腦之後,復康情況十分理想,努力訓練後,各種表現與同齡小孩相約,因餘下的腦部能承擔切除部分的功能。但是如果每次發作都是全腦性,或是發作焦點遍佈全腦,那手術便不可行了。那麼小孩有腦癇,應不應讓小孩服腦癇藥或採用生酮飲食治療? 藥的話,看上去大部份都是精神科藥物,大部份都上癮,副作用全都很恐怖,如要服藥應選那些藥 (可參考常見抗腦癇孳副作用和注意事項)?我個人認為某些患者是必須服藥的,如患者每天有過百次發作,又或每次發作都會持續抽搐一段長時間,不用藥停止發作是會致命的。也有些嬰兒腦癇綜合症,會令患者不能發展,所以權衡利弊後,會決定用藥。無奈的是,每一個腦癇症都是獨特的,而每一個人對藥物的反應都不同。如上所述,腦癇發作有很多種類,每種發作都有相應的藥去控制,藥物之間亦會相互影響,而現今亦沒有一種藥可百分百控制某一種發作,所以醫院只可根據歷史數據向父母給出建議,最理想的情況是醫生能在做好長時間腦電圖後充份解釋(1)小孩的腦癇發作類型、(2)建議治療方案、(3)藥理、(4)副作用及(5)有否方法舒緩副作用,可惜現時香港在以上各個環節都做得很差,所以父母很多時候要自己多做功課,找到相關資料後與醫生討論。其實不是要否定醫生或證明醫生有甚麼做錯做漏,只是醫生一日見很多病人,一些比較罕見的腦癇綜合症有甚麼宜忌他未必一時間能想起,父母較為客氣地提出一些方向,有時真能協助醫生較快確診並盡早開始治療。父母每天對著孩子,醫生只看孩子幾分鐘,父母肯定是自己孩子的專家,沒有一個外人能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,父母未必能說出很多醫療或科學述語,但小孩的一舉一動有甚麼不尋常,世界最權威的醫生或科學家也不會比父母清楚。同時,世上亦不會有令一個人比父母更關心小孩的福祉,小孩還是嬰兒,甚麼都不會做,更何況是有病的小孩? 父母不幫他爭取,沒有誰會幫小孩了。所以我們做父母的,真的要努力去為小孩打拼,醫護人員不懂情況,沒有理據地胡說,是很惱人的。但始終治療需要醫生放行才能做,明知醫生有誤差,那怕要哭要吵要鬧也要爭取和堅持!
腦癇是長期病,不像傷風感冒,吃了藥,好了,孩子就繼續正常生活。作為父母當然希望有藥可根治腦癇,可惜現今醫學只有腦部手術可根治腦癇,外科手術當然有風險,而且不是所有腦癇患者都適合做手術。手術的原理是找到引起腦癇的焦點,即全腦發作前,若每次都是在同一點開始,那將該部份切除,便不會再作了。現實中有不少兒童患者切除最多半個腦之後,復康情況十分理想,努力訓練後,各種表現與同齡小孩相約,因餘下的腦部能承擔切除部分的功能。但是如果每次發作都是全腦性,或是發作焦點遍佈全腦,那手術便不可行了。那麼小孩有腦癇,應不應讓小孩服腦癇藥或採用生酮飲食治療? 藥的話,看上去大部份都是精神科藥物,大部份都上癮,副作用全都很恐怖,如要服藥應選那些藥 (可參考常見抗腦癇孳副作用和注意事項)?我個人認為某些患者是必須服藥的,如患者每天有過百次發作,又或每次發作都會持續抽搐一段長時間,不用藥停止發作是會致命的。也有些嬰兒腦癇綜合症,會令患者不能發展,所以權衡利弊後,會決定用藥。無奈的是,每一個腦癇症都是獨特的,而每一個人對藥物的反應都不同。如上所述,腦癇發作有很多種類,每種發作都有相應的藥去控制,藥物之間亦會相互影響,而現今亦沒有一種藥可百分百控制某一種發作,所以醫院只可根據歷史數據向父母給出建議,最理想的情況是醫生能在做好長時間腦電圖後充份解釋(1)小孩的腦癇發作類型、(2)建議治療方案、(3)藥理、(4)副作用及(5)有否方法舒緩副作用,可惜現時香港在以上各個環節都做得很差,所以父母很多時候要自己多做功課,找到相關資料後與醫生討論。其實不是要否定醫生或證明醫生有甚麼做錯做漏,只是醫生一日見很多病人,一些比較罕見的腦癇綜合症有甚麼宜忌他未必一時間能想起,父母較為客氣地提出一些方向,有時真能協助醫生較快確診並盡早開始治療。父母每天對著孩子,醫生只看孩子幾分鐘,父母肯定是自己孩子的專家,沒有一個外人能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,父母未必能說出很多醫療或科學述語,但小孩的一舉一動有甚麼不尋常,世界最權威的醫生或科學家也不會比父母清楚。同時,世上亦不會有令一個人比父母更關心小孩的福祉,小孩還是嬰兒,甚麼都不會做,更何況是有病的小孩? 父母不幫他爭取,沒有誰會幫小孩了。所以我們做父母的,真的要努力去為小孩打拼,醫護人員不懂情況,沒有理據地胡說,是很惱人的。但始終治療需要醫生放行才能做,明知醫生有誤差,那怕要哭要吵要鬧也要爭取和堅持!
實際操作上,父母能做的,是盡力了解病症本身、不治療的風險、可用藥物、每種藥物的副作用。這些資訊在互聯網上都很容易找到,英文讀不懂,一按鍵中文翻譯就出來。覆診時醫生說了聽不清楚,請他寫下是甚麼病或甚麼藥,以便回家上網查資料,我想醫生是樂意的。花一點時間做點功課,在Facebook輸入病名,有甚麼關閉群組都加入一下,裡面的爸媽現身說法,資料比冰冷的Wikipedia實用得多,對小孩的治療有極大幫助。搜集資料除了可用資料本身幫助小孩,亦能令與醫護人員的溝通更有意義。醫生一般與有心為小孩學習和努力的父母合作較佳,父母能顯示出誠意和合作的心,很多事都會事半功倍。
小小後記:小女19天時確診腦膜炎,4級腦出血,主要說大肌功能受損,但其他方面都有遲緩。5.5月時確診小兒點頭式抽搐(infantile spasms, 腦癇綜合症的一種,如不治療,患者會退步或不能發展)。女兒現在已一歲多,腦癇靠藥物控制。發展方面,努力訓練中。
Comments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