腦癇語言 The language of epilepsy

要有效地跟醫護人員溝通,很多時要病人家庭說他們的語言,這有點不公平,有點難,有點恐怖 (醫生們都是以最佳成績考進醫學院, 畢業才能做醫生, 那語言一定是十分難的...我怎學?)...

難或易先不要想,想著兒女...作為父母,我們最希望就是為生病的子女找最適當的治療方法,能根治就根治,不能根治就最大程度地控制病情。對很多人來說,抽筋就是腦癇,但對我來說,把腦癇發作說成「抽筋」是極不妥。首先,腦癇是腦的問題,是腦電波不正常,導致腦癇患者有不同種類的發作,如抽搐、失神等,有些患者發作時保持清醒,有些患者血氧量會下跌,有些患者會全身或局部抽搐並失去知覺。抽筋這一說法是的問題在於,筋就是肌筋,如運動過度或人體欠缼某些礦物質,就會抽筋,但這跟腦癇沒有半點關係。我女兒確診腦膜炎至後來患上腦癇症已有一年多,這段時間,我接觸過較多醫護人員,9成以上都把腦癇說成抽筋。我女兒在深切治療病房時,醫生說女兒要服抽筋藥,我還真以為是女兒有肌肉問題,以為藥物可解決,這當然與現實不符。

現實情況是,因為父母一直以來都沒有形容緊急醫療狀態的需要,子女發作起來,目擊的家人本身已進入了震驚狀態, 都想不起要拍攝短片,趕到醫院時驚魂仍未定,未能清晰表達子女發作情況...急症室的醫生要應付的病人很多,可能在父母未能說出問題已下定論,認為是父母過份擔心,錯誤把嬰兒反射動作認為是腦癇發作。也聽過很多父母說懷疑小孩腦癇發作,但醫護人員說小孩沒有昏厥,臉沒有變紫變黑,所以小孩沒事,不用做檢查,也不用治療。這情況不是虛構,是真有其事,結果小孩的治療延遲了。這些事很令人沮喪和氣憤,前人已「交了學費」,都希望新確診的家庭可少走點冤枉路,盡快為子女爭取到有效的治療。所以懷疑小孩發作時,有機會請盡量拍多點短片拿去醫院給醫生看,短片最好能拍到小孩的眼睛,因為發作時眼睛可能會偏向一邊,是其中一個確診線索。 雖然有調查顯示部份非專科醫生及護士未能準確識別腦癇發作,但先不要理會院方懂不懂,會不會說家人亂來,拍短片成本極低,在護理路上是很有用的資料。

除了拍短片,發作持續多久、每天發作幾次及發作形態等都是十分重要的資料,若能有條不紊地向醫生講述,則後續檢查和治療可更快更準。以下是幾大類常見發作形態:


(1) 強直陣攣腦癇發作 (tonic-clonic seizure)

以前叫「大發作」,現在比較少用這說法,因為發作就是發作,小發作傷害也不小,說大或小反而很誤導,亦不能協助醫生判斷治療方向。強直陣攣腦癇發作(Tonic-clonic seizure,簡稱TC),是最廣為人知的發作形態,屬全腦性發作(generalized seizure),當事人如原本直立可能會倒地、全身僵直之後抽搐,發作可能持續數十秒到數分鐘,發作會自行停止,當事人可能在發作時會失去知覺,在醒後會感到迷茫或昏亂,如果是小孩首次發作,家人可召喚救護車緊急送醫院治理。若已不是首次發作,家人可能已獲醫院處方急救藥,可根據醫院指示施用。但若發作在5分鐘後仍然持續,家人應在施藥同時安排送小孩到醫院。若抽搐性發作持續30分鐘或以上,則稱為抽搐性發作持續狀態 (status epilepticus,簡稱SE),醫院一般會再施用急救藥,盡努力停止發作。由於兒童腦部仍在發展中,發作可能造成很大的影響,所以醫生有時會以較寬鬆的尺度定性SE,即可能發作持續5分鐘或以上即當作SE處理。若在施以鎮靜劑後SE仍然持續,則發作升級為established status epilepticus,簡稱ESE)....繼續施用靜劑結合其他腦癇藥(靜脈注入)後,發作仍未停止,即再升級為refractory status epilepticus,簡稱RSE),而到用盡不同辦法都未能停止發作,最後狀態就稱為super refractory status epilepticus,簡稱SRSE)。



  

(2) 局灶性腦癇發作 (focal seizure)

在2017年國際抗癲癇聯盟(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簡稱ILAE)發佈最新腦癇發作分類系統前,醫生會將局灶性發作叫作單純部份發作(Simple partial seizures)和複雜部份發作(Complex partial seizures),局灶性發作意思是發作是由腦的一部份開始,那部份稱為病灶。局灶性腦癇發作可分為機動性(motor)或非機動性(non-motor),當事人可能是清醒或神志模糊。非機動局灶腦癇發作可逞現為奇怪或異常的感覺。例如氣味或視覺異常、當事人突然不能控制其肌肉活動、聽覺異常、腹部不適或突然而來的恐懼感,發作時當事人可能神志清醒。有一些局灶性發作則是外人能見到的,當事人在發作前可能會有「先兆」(aura),例如嘴巴不自覺地有咀嚼動作,或無意識地扯衣服,發作時當事人可能會一動不動,眼睛斜向一方,看來迷惘和昏亂,當事人通常都不會記得起這些重覆、無意識的動作,並會有神志或記憶的改變。亦有一些機動局灶性腦癇發作可呈現為失張性發作(atonic seizure or drop seizure),即當事人忽然失去張力,可能跌倒在地,或頭突然向下垂。局灶性腦癇發作有時會發展至腦部的兩邊都受腦癇電流影響,即focal onset with secondary generalization,當事人可能在短暫迷糊狀態後進入抽搐狀態。



(3) 失神腦癇發作 (absence seizure, absence取法文讀音ab-SOHN-se)

失神腦癇發作屬全腦性發作,通常都會完全失去意識。患者可能向前凝視、看似正在發白日夢或惘然若失,通常都沒有先兆,跟著恢復正常活動能力。發作時只有輕微的動作,歷時可短至數秒,所以很多時並沒有受到其他人的留意。失神發作在兒童身上較常見。



(4) 肌陣攣腦癇發作 (myoclonic seizure)

肌陣攣腦癇發作是很短的發作,當事人可能像觸電一樣全身或局部肌肉突然抽搐一下,假如當事人正拿著一杯水,他的手臂可能會忽然失控把水潑在自己身。肌陣攣發作可以是局灶性,也可以是全腦性。某些腦癇綜合症患者可能會一連多次肌陣攣腦癇發作,每天可經歷過百次發作。




(5) 腦癇抽搐/嬰兒抽搐式腦癇 (epileptic spasms / infantile spasms)

Infantile spasms簡稱IS,到小孩過了兩歲而抽搐仍然持續則叫作epileptic spasms簡稱ES,IS中文有時譯為嬰兒點頭式腦癇,其實IS發作時嬰兒不一定會點頭,有時可能頭會向一邊側,像有外力把頭推向一邊,較普遍的發作形態是嬰兒在平躺時突然打開雙臂及縮起雙腿,若嬰兒坐著時發作,上身可能會向下傾,發作往往連貫出現,一連串發作稱為一個簇(cluster),可能有數次到數十次陣攣不等。IS患者的腦電波在腦電圖上呈一片混亂,稱為hypsarrhythmia (簡稱hyps),但亦有患者是沒有hyps的。由於IS會嚴重阻礙嬰兒發展,所以及早發現、確診及治療是十分重要的。



(6) 怪笑或怪哭腦癇發作 (gelastic or dacrystic seizures)

怪笑腦癇發作是很罕見的發作類型,患者發作時會呈大笑狀,但細心觀察可能會在患者眉目間見到他的不安,感到大笑不是患者開心而笑起來,而是不自主的強笑。發作有時甚至在患者睡眠時發生。怪哭腦癇發作則是患者在發作時不由自主地哭。這兩種腦癇發作均屬於局灶性腦癇發作,常見於下丘腦錯構瘤(hypothalamic harmatoma)患者。一般抗癇藥物對怪笑或怪哭腦癇發作基本上是沒有作用的,而手術或放射治療也不是在所有情況都可行。由於下丘腦主管人體內的多種生長荷爾蒙,下丘腦錯構瘤患者可能也會有性早熟問題,需要用外在的荷爾蒙治療控制體內荷爾蒙水平。




兒童腦癇發作一般較難察覺,尤其是有多重障礙的小孩,因為本身較長時間平躺,不會在行走時突然倒下,所以家人更要小心留意。

以上提到的是幾種常見的發作類型,並未提到腦癇綜合症,有一些腦癇綜合症的患者是會有數種不同的發作,而腦癇綜合症在兒童身上亦有時會呈現為兩部份: 一是腦癇,二是發展。尤其是基因病變,兒童的發展受阻可能是因病變本身引致,而非因腦癇發作。雖然已有研究顯示長時間未能停止的腦癇發作會令腦部受損,甚至可導致死亡(sudden unexpected death from epilepsy,簡稱SUDEP),但亦不能敲定兒童長在發展上的障礙是腦癇發作的結果。簡單的解釋往往很吸引,但腦癇本身是一件複雜的事....

掌握了腦癇發作的語言,就是掌握了和醫護人員溝通的關鍵,但醫院情況到底是怎樣的? 請見腦癇路上: 醫院攻略腦癇治療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整體發展遲緩 (Global Developmental Delay)

容易被誤診為腦癇發作的異動

歡迎來到荷蘭 (WELCOME TO HOLLAND)